最近,
位于南京西路商圈的
丰盛里Briant石窑面包
完成升级改造,
以全新面貌重新开业了。
戳下方视频
来看小侬的探店报告↓↓↓
面包脑袋的小侬
第一时间去店里看了看,
最大的感受就是——
怎么越来越像网红店了?
门店外立面的装修风格
像是照搬了隔壁裕莲茶楼,
一不小心就会走错片场。
还有地铁口的巨型海盐面包灯,
怎么看都像是copy了
隔壁FASCINO的贝果灯。
走进店内,
新增设的超大冷藏柜
也被“网红款”攻陷!
酸奶、布丁、蛋糕、
以及各种口味的甜甜圈...
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质朴的石窑面包吗?
并且这一布局
使得选购空间变得局促~
顾客不得不排队依次选品。
在面包品类上,
曾经的健康烘焙初心,
似乎也被“糖油”和“流量”
冲得一干二净!
所谓的升级,
更像是一场赤裸裸的跟风!
砍掉了恰巴塔、黑橄榄全麦
这些有辨识度的的老款,
塞进了芋泥松松、巴斯克派、
生椰咖啡核桃马里奥
这类网红货。
18-40元的定价,
卖的哪里是面包?
分明是“拍照发圈有面子”的社交货币。
再下去真的连面包也快吃不起了。
更意外的是,
这家曾靠“干净原料,健康烘焙”圈粉的店
如今还卖起了各种可爱周边
给人以“不务正业”的感觉。
以面包为主题的
抱枕、挂件、擦手巾、洗碗块等
占据显眼位置。
真没想到,
上海的面包店也逐渐Jellycat化了。
难道卖面包还不够赚钱,
要靠周边来凑数?
这趟面包购买之旅
也让小侬不禁思考:
当一家面包店开始售卖周边和业众
开始网红化路线,
这究竟意味着什么?
走一走茂名北路上的丰盛里,
以及不远处的吴江路美食街,
小侬发现,
现在的面包店几乎活成了同一个模版。
柜台上永远都有
爆浆、流心这些熟面孔
味道也是千篇一律。
“网红化路线”看似热闹,
实则暗藏危机!
一方面,医生早就敲过警钟:
很多网红面包看着“精致可口”,
实际藏着高油高糖的陷阱。
像是网红款“芋泥面包”
每100g含糖量高达20g
逼近每日摄入量上限。
长期吃这类面包,
难怪怎么减肥都瘦不下来。
另一方面,商家从“拼产品”
退化为“抄模版”
虽然能降低试错成本,
却也让门店失去独特性。
这些千篇一律的网红店
真的能长长久久
留在食客的记忆中吗?
想想老底子,
阿拉一提到上海的面包店,
就会想起静安面包房的法棍、白脱小球;
想起可颂坊的招牌羊角包;
牛奶棚的掼奶油,椰丝球;
凯司令的栗子蛋糕;
红宝石的奶油小方;
国际饭店的蝴蝶酥等等
似乎每家西点面包房都有
自己的独门绝技
至今让人久久难忘。
而前几年风头无量的脏脏包
早已无人问津,
不少跟风的面包店也跟着消失。
这说明光靠网红标签也撑不长久。
小侬呼吁:
烘焙行业不该只有
“千店一面”的网红款面包
好不好吃,舌头知道,
健不健康,身体知道。
比起转瞬即逝的网红标签,
藏在面团里的匠心和健康
才是真正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对此你怎么看呢?
你有没有吃过这家店的面包呢?
欢迎来评论区说说!
【侬好上海 田诗雍原创编辑】
侬好上海(ID:helloshanghai2013)原创编辑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,如有冒犯,敬请联系。
版权声明: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和业众。
伍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